(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与课程编码 |
总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 |
||
公共学位必修课 |
马克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40 |
2 |
1 |
Ⅰ |
考试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60 |
3 |
2 |
Ⅰ |
考试 |
|||
综合 |
听力,写作 |
160 |
4 |
4 |
Ⅰ—Ⅱ |
考试 |
||
口语 |
||||||||
专业学位必修课(专业方向课,要求根据本人研究方向,只选1门) |
基础 |
高等量子力学 |
60 |
3 |
3 |
Ⅰ |
考试 |
|
群论 |
60 |
3 |
3 |
Ⅰ |
考试 |
|||
原子核理论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
专业 |
量子场论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
核电子学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
粒子物理 |
60 |
3 |
3 |
Ⅱ |
考试 |
|||
非学位 |
文献阅读 |
20 |
1 |
1 |
Ⅳ |
考查 |
||
专业选修课(要求根据研究方向,任选2门) |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粒子物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穆斯堡尔谱学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核技术应用基础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论文选讲 |
40 |
2 |
2 |
Ⅲ |
考查 |
|||
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补修课 |
要求硕士生根据个人发展需要修读1门2学分全校公选课;并修读1门2学分的跨专业课程(可以是本院其他专业的课程,也可以是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课程);补修1门与提升实践能力有关的课程(不计学分)。 |
|||||||
实践活动 |
参加学术活动 |
第一至四学期进行,考查(提交学术活动记录),1学分。 |
||||||
参加教学实践 |
第四学期进行教学实践(助课、讲课训练等),20学时,考查(提交书面鉴定),1学分。 |
|||||||
参加社会实践 |
第五学期结合撰写毕业论文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考查(提交社会调研报告),1学分。 |
|||||||
撰写学位论文 |
第四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理论联系实际,有创新。第六学期进行学位申请、论文评阅和答辩。在学期间发表一篇至少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省级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3学分。 |
(六)课程简介、教材和参考书目
高 等 量 子 力 学 |
内容简介 |
高等量子力学是研究生学习的量子力学课程,是在初等量子力学内容基础上的加深和推广,无需考虑温度效应和场的量子化。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理论结构,路径积分与格林函数,近似方法中的递推和迭代,二次量子化,对称性和守恒定律,角动量理论,量子散射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新进展简介等。 |
使用教材 |
曾谨言,《量子力学》(Ⅰ、Ⅱ卷),科学出版社,2000 |
|
参考书目 |
|
|
群 |
内容简介 |
本科程主要介绍有限群及其表示的基本数学理论,点群在分析晶体宏观性质中的应用,群论与量子力学的关系,空间群的不可约表示及其在能带理论中的应用,晶格动力学中的群论方法,色群及其表示理论等。 |
使用教材 |
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2001 |
|
参考书目 |
1.喀兴林、徐婉棠,《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
原 |
内容简介 |
主要介绍核结构与核衰变,内容包括原子核的一般性质,原子核的壳模型与集体运动模型,核结构的微观理论,原子核的电磁相互作用和β衰变理论。 |
使用教材 |
胡济民,杨伯君 原子核理论(第一卷)原子能出版社,1993 |
|
参考书目 |
1.胡济民,原子核理论(第二卷),原子能出版社,1996 |
|
核 |
内容简介 |
核科学、高能物理和核技术中有关核辐射(和粒子)探测的电子技术;核爆炸和外层空间的辐射对电子系统的效应和抗辐射的加固技术;核技术应用中所需的核电子技术。 |
使用教材 |
王经瑾,核电子学(上、下册),原子能出版社,1985 |
|
参考书目 |
|
|
量 |
内容简介 |
场的正则量子化;协变微扰论;量子场论中重整化方法;QED;某些基本过程的反应截面。 |
使用教材 |
(美)佩斯金,量子场论导论(英文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
|
参考书目 |
1.《现代量子场论导论》,裘忠平著 |
|
偏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主要介绍边值问题的变分形式;椭圆和抛物型方程的有限元法;椭圆型方程的有限差分法;抛物型方程的有限差分法;双曲型方程的有限差分法等。本课程通过对基本的典型算法进行仔细剖析,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或进入深层次地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偏微分方程数值解产生的实际和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微分方程数值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地认识,为以后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
使用教材 |
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数值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
|
参考书目 |
1.李荣华,《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
穆 |
内容简介 |
本课程介绍了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工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并结合任课教师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具体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 |
使用教材 |
李士,《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与数据处理》,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
|
参考书目 |
1.马如璋,《穆斯堡尔谱学》,科学出版社,1998 |
|
粒 |
内容简介 |
主要介绍基本粒子及相互作用的分类,介绍介子、强子夸克结构,了解夸克的味、色等自由度,从而对离子的衰变即反映进行初步了解。 |
使用教材 |
章乃生,《粒子物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
参考书目 |
1. Becher,P.M.Bohm and Joos,Gauge Theories of Strong and Electroweak Interaction,J.Wiley,New York, 1984 |
|
核 |
内容简介 |
从应用的角度讲,核技术主要包括射线和粒子束技术与放射性核素技术。前者主要包括核分析技术、辐射加工与离子束加工、无损检测、工业核仪表、核医学成像、肿瘤放疗和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等;后者则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测年、放射性核素示踪和放射性药物。射线和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核技术的物理基础,粒子加速器技术和核探测技术是核技术的主要支撑技术。 |
使用教材 |
郑成法,核化学及核技术应用,原子能出版社,1990 |
|
参考书目 |
1.阿布拉勉,工业电子加速器及其在辐射加工中的应用,原子能出版社,1996 |
上一条: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下一条: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