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学生习作

“圈圈红”引发争议, 方言词进语文试卷要慎重

发布者:  时间:2019-01-17 15:15:25  浏览:
 周俊生

    今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个填词选择题,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试卷从一篇题为《信天游》的散文中挑选出一个句子:“啊,陕北,生我养我的这片厚土啊,我愿像这信天游一样高高飞起,化作装饰你的夜空的月晕,绕着月亮转     。”出题者给了三个词:“红圈圈”“一圈红”“圈圈红”,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一个填在“绕着月亮转”的后面。
    看到这样的题目,多数考生选择的是“红圈圈”。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它与动词“转”组成了一个动宾关系,“转圈圈”正是人们习惯说的话,放在这个句子里也比较好理解。但是,让考生们大跌眼镜的是,标准答案却是“圈圈红”。对这个标准答案,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转圈圈红”这种说法不符合语法规则,面对激烈的争论,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日前作出回应称,该题目符合《201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相关要求,并未超纲。
    这种争论惊动到了散文《信天游》的作者,老作家刘成章,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关于“绕着月亮转圈圈红”》的文章。原来,所谓的“圈圈红”是陕北方言中的一个词汇,但是由于北京考生对陕北方言并不熟悉,按照普通话的语法规则选择了“红圈圈”,导致答题错误。
    这里牵涉到的问题是,按照对中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求,他们是否应该掌握方言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家一直以普通话为标准,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语音上,还体现在词汇上,中小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最起码的一个要求是应该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转圈圈红”或者说“圈圈红”还是一个尚未进入普通话系统的词汇,拿来让从来没有接触过陕北方言的北京学生考试,并不合适,也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不相吻合。
    当然,如果硬要说“转圈圈红”不合语法规则,也是缺少说服力的。就像刘成章所说,对于文学语言,不能生搬硬套语法规则,这里的“圈圈红”,读者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意象,接受动词“转”的支配。但是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另一个大家都放弃了的词“一圈红”用来填充在“转”的后面,就也不能说它违反了语法规则,只是在修辞效果上比“圈圈红”差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打好语文基础,要求他们运用文学意象的概念来理解试卷上的题目,明显超出了这种要求。中学生的语文教育应是一种普及教育,我们不能把对个别语文尖子生的要求拿来作为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才能在文章写作上有所创新。
    需要指出的是,普通话和方言并不存在对立关系。就普通话的词汇来说,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大量吸收了北方方言中的词汇,主要是因为北方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接近。但是,普通话对其他地区的方言也并不完全排斥,事实上《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词语中就有大量词汇是来自南方各大方言区的。
    方言词汇进入普通话供全民使用,来源主要在于政治领袖的讲话、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及一些覆盖面广的权威报刊的报道用语,以及一些偶发事件的推动。“圈圈红”这个词本来只在陕北地区流行,此次进入北京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虽不太合适,但由于它成为了一个“事件”,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是,这个词从此开始为陕北方言区以外的人所熟悉,并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如果是这样,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快言快语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形成了很多方言区。说到方言,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它的语音,但其实一个成形的方言,不仅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词汇,还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语法,一些在方言中能够成立的词语搭配,放到普通话中不一定能够成立。因此,要求中学生按照普通话学习语文,不仅是要求他们能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实际上还要求他们按照普通话的语法规则来遣词造句。类似“转圈圈红”这种说法,在陕北方言中能够接受,但由于它并未进入普通话体系,所以要求北京的中学生理解并做出选择,着实有些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