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素材解读及适用话题
孙俊强
素材一
墓地里的读书人
毕飞宇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而是坐在墓地里头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法国市民,准确地说,是那些读者。是怎样的一本书让他们如此地安详,如此地满足,如此地幸福?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着书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馆,酒店的大堂,一句话,一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捧着书,神情是专注的,忘我的,但同时又是悠闲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样,也可以说,像咀嚼一样。我在中国同样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撇开所谓的“专业知识分子”不说,我们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轻人。在他们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脸上都带上了“最后一搏”的庄严,是总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仿佛赌徒手中最后的一个筹码。等筹码押出去之后,放下图书,立地成佛。
(摘自2012年第9期《青年博览》)
素材解读:在物质世界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懂得把阅读当兴趣的人是充实而幸福的。我们常带着功利的目的去读书,且读书的群体还只是国人群体的一小部分,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适用话题:读书与修养 读书的风气 处处是读书之地
素材二
适合自己的理想
曹卫华
大学毕业后,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
有一次,我让学生轮流描绘自己的理想。班上50多名学生的理想基本上都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诸如此类。其中只有一个学生的理想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以致引发了满堂哄笑。这位学生有一点羞涩地说:“我现在要好好地读书,如果有幸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当然更好。如果不能,我就打算跟随经商的父母学习做生意,以后有经验了,再出来独立经营。然后娶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白胖的儿子或女儿,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十几年过去了,那50多名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能如愿以偿地成为什么“家”,但当初被大家嘲笑的那个学生却成为了一名发展得不错的商人,他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很幸福。
其实,理想并不在于怎么远大与宏伟,使其贴近现实、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理想。
(摘自2012年第8期《感悟》)
素材解读:树立远大的理想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倘若不切实际,犹如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就起不到激励作用。认清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需要,让理想贴近现实,这样才最容易实现。
适用话题:理想与现实 做好眼前的事情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素材三
“你们就和手机过吧”
艾 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现在想想挺后悔的,爷爷奶奶一直盼着我们去吃顿饭,没想到会弄成这样。”2012年10月14日,青岛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12日晚上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懊悔不已。
“周五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相约去爷爷奶奶家吃晚饭,我和叔叔家的弟弟妹妹也都去了,说实话平时大家都忙,这种机会不多,两位老人就盼着孩子们过去吃顿饭。”张先生说。晚上6点半,家人们都赶到老人家中,“我弟弟和妹妹凑一块就喜欢研究手机,分享什么游戏好玩,我就在一边刷微博。”
“吃饭时长辈们都在聊天,爷爷倒是挺想和我们兄妹三人说话,不时问我工作和感情情况,问弟弟和妹妹的学习和工作如何。当时我们三人都把手机放在饭桌上,大家都时不时地看着手机。后来弟弟和妹妹吃饱了,就转身拿起手机继续玩游戏,我时不时地回复朋友的微博。”
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看我们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
(摘自2012年10月16日《西安晚报》)
素材解读:沟通手段如此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应越发近了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社交网络时代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愿意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大量宅男、宅女的出现,真实反映了这一现象。
适用话题:关爱老人 注意场合 不要对新兴事物过于依赖
素材四
羊中吃货
武 地
小时候,爹让我喂牛。
我觉得,喂牛很容易。我把草料筐放在地上,将铡好的草倒入筐内。可是,牛只吃了几口筐内的草,便挑三拣四,不好好吃了,还不时地用嘴将草拱到筐外,用前蹄胡乱地刨着,将好端端的草料糟蹋了。
爹对我说:“你得想想法儿让牛正经吃草啊!”我说:“那就加点饲料吧。”爹说:“加上饲料牛就更不会吃草了!”
“那怎么办?”我为难了。
这时,远处有一只山羊正在上树。爹指了指正在上树的山羊,问我:“看到了吗?”我顺口回答:“嗯,羊上树!”
在我们老家吕梁山上,山羊是会上树的。但那时我还不明白爹让我看羊上树有何用意。
爹说:“虽然在树下也可以很轻易地吃到树叶,但山羊却要爬上树,而且尽量上得很高,伸长脖子,跷起蹄子,去吃树枝远处的叶子。就是因为它觉得经过最大努力得到的树叶才更加好吃!”
听完爹的话,我突然心里一亮,说:“好了,把草料筐挂起来!让牛也伸长脖子,跷起蹄子!”
爹点点头。于是,我把草料筐挂在了墙上,而且挂在让牛经过努力才能勉强够得着的高度。
奇迹出现了。筐子还是那个筐子,草还是原来的草。可是,牛对挂在墙上筐中的草突然产生了兴趣。只见它仰起头,伸长脖子,跷起前蹄,兴致勃勃地去探找,津津有味地吞食好不容易用舌头卷到口中的草……
羊上树是为了寻找它自己的追求和所爱。人把草料筐子挂起来,就会使牛产生一种征服的欲望。
(摘自2013年第1期《意林》)
素材解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如本文中的“我”让牛吃草的“关键”就是把草料筐子挂起来,满足牛的征服欲望,让牛经过努力才能吃到草。
适用话题:寻找方法 学会观察 懂得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