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中考版

学生习作

话题作文“创意”构思演练

发布者:  时间:2015-07-17 13:53:25  浏览:

话题作文“创意”构思演练

秦  雄

【文题展示】
    创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孙悟空,猴性与人性的结合,大闹天宫,除妖降魔,这是吴承恩的创意;小小的面团,被捏成栩栩如生的各样人物,这是工艺师傅的创意;北京的鸟巢、悉尼的歌剧院,这是建筑设计师们的创意……创意是思想的花朵,开在传统的树上;创意是思维的火焰,让灵感刹那间迸溅;创意是美好的感觉,给人无尽的愉悦。一次新奇的插花,衣服上夸张的刺绣,作文中突发奇想的细节……都是创意。
    请以“创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此文题可从以下方面立意。
    从创意的来源来看:
    1.创意常常源于灵感的闪现。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眉头舒展,茅塞顿开,鲁班在割伤手指后由草叶细齿发明了锯,瓦特从蒸气推开壶盖想到让它推动车轮,都是灵感催生的创意。
    2.创意源于经验的积累与现实的需求。脱离生活实际与经验的臆想不叫创意,创意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创造的艺术与美,具有实际用途,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创意往往与时代的潮流一起奔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人们衣着简单,现在的衣服则五颜六色,款式多样,这些有创意的服装都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3.创意需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像牛顿由落地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没有创新思维的人只知道抱怨苹果砸头或干脆吃掉苹果。创意隐藏在生活中,只有有心人才会发现。
    从创意的形成过程来看:
    1.创意最初常被称为异端,被打压和扼杀。曹雪芹、蒲松龄、凡·高,他们伟大的作品开始的遭遇都是被漠视、被奚落乃至被查禁,直到他们去世多年后才大放异彩。多少“天才”少年,经过不良教育的摧残,被砍去了创意的棱角,“泯然众人矣”。
    2.创意需要不懈追求与艰辛劳动。曹雪芹的《红楼梦》,歌德的《浮士德》,都是几乎耗尽作家心智与生命的绝唱,这些作品,是他们孜孜以求、醉心探索的结果。
    从创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看:
    有了创意,生活才丰富多彩,才有质量与品位。课堂上有创意的发言,带来的是智慧与生趣;有了创意,《江南Style》就有了不分国籍、深入听众灵魂成为流行经典的元素;有了创意,建筑、绘画、雕塑、舞蹈等,才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与审美愉悦,成为不朽的艺术。

【佳作展示】
 种葫芦的男孩  

颖 子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葫芦的年轻人。
    据说他小时候闷头闷脑,有收集各种葫芦的癖好,所以大家都称他为“葫芦”,连他的母亲也这么叫。
    秋天,邻居家的房顶上那个拳头大的老葫芦,终于被一场秋风吹落到了路边。他如获至宝,用铁钉弄出一个小洞,倒过来一磕,小而饱满的籽落在了手心。
    他准备种在小院里,但怕妈妈不同意,又怕馋嘴的小鸡把它吞了,想来想去,决定种在菜园边的赤槐树下。
    秋深了,赤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小葫芦芽终于探出头来,小男孩不断地浇水施肥,葫芦苗长得壮壮的,慢慢伸出了藤。
    日子常常因为有了希望而不再枯燥,每天放学后其他孩子在路边小河中捉鱼摸蟹时,他就对着葫芦苗发呆,像沉思地望着庄稼吸旱烟的老农!
    葫芦藤一天天长大,男孩那颗要结葫芦的心也在一天天滋长。红的、黄的、橙的、蓝的、紫的,还有透明的、圆的、方的,还有像冰糖葫芦的……各种样式的葫芦,像在花上翻飞的蝴蝶,在他面前闪动。
    就在那个胖老师用棍子打了他手掌的下午,他的葫芦终于开出了第一朵白花。他忘记了手掌的肿痛,高兴地转了好多圈,欢快地唱着歌。他的心也开花了。
    冬天终于到了,葫芦藤比他高了,他用薄膜盖住了藤的根部。
    那天,爸爸从外地回来,胖老师告了他的状。爸爸火冒三丈,打了小男孩。那棵一人高的葫芦藤,被爸爸拽起来,扔向了半空,一半被抛到了菜园外,一半挂在了赤槐树的弯枝上。
    小男孩哭了,半夜冷风呼啸,仿佛是他伤心的呜咽。
    日子平静如水。那半截葫芦藤已经干枯了,藤上染上了白霜,又盖上了白雪。细心人隐隐看到从根部露出的幼芽。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窄窄的村口,一个长着大胡子、穿着黑衣黑帽黑皮鞋的人走过来,“咯吱咯吱”的脆响牵着长长的脚印,延伸到村子里。
    男孩的妈妈把陌生人迎进屋,大胡子并不烤火,而是和男孩在菜园里说话。不时传来大胡子的哈哈笑声,震得赤槐树上的积雪纷纷飞扬。临近天黑时,大胡子要走了,他搂着小男孩的肩膀,他们亲昵得像父子。
    大胡子上车了,车轮扬起雪粒,一缕青烟在雪上缭绕。
    看着渐远的车辙,围观的人便来打听。小男孩的妈妈说:大胡子是省城来的生物学家,想收徒弟,让我们家“葫芦”去省城上学呢!
    再后来,小男孩去了省城。
    又过了若干年,街上突然刮起了“葫芦风”:碗、杯等用具都成了各种葫芦的形状,小孩的书包、女人的首饰也有很多制成了葫芦的形状,甚至运动场上也多了一种葫芦形状的球。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叫“葫芦”的男孩。
    现在我们知道这闷头闷脑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那是幻想,是新奇,是一种叫创意的东西!

【评点】
    作者写了一个男孩种植葫芦的传奇故事,表现创造性想法,或者说表现创意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窘境。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僵化的教育对人才造成不良影响的深刻主题。文章可谓寓意深刻,富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