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学生习作

让“反浪费”成新风尚

发布者:  时间:2021-08-04 15:50:59  浏览:
       近日,“临期食品市场规模超百亿”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报道,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其中以年轻人为主,包括大学生、二三线城市上班族等。一盒售价15元的曲奇,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只要8元就能买到。便宜划算,成为不少年轻人选择临期食品的理由。
        提到临期食品,在过去似乎跟追求消费品质的年轻人没什么关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购买临期食品的队伍中。在社交平台上的相关社群中聚集着4万多名成员,互相安利临期食品的店铺、分享购买经验,不再将其视为抠门、寒酸,反而注入了便宜好物、低碳环保、减少浪费的新风尚。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选择临期食品是一种不错的节俭生活方式。这背后不仅与反食品浪费的社会大环境相关,也反映出年轻群体消费心理的变化——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且购买的商品本身符合个人主体需要,“面子”的事可以放一放。
        确实,这种对冲“面子”去繁就简的消费观念,不仅能给个人荷包减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浪费问题。这种消费观念上的“返璞归真”,也是贯彻“反浪费”的一次实践。
       不过,也应当注意到,这种消费风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临期”和“过期”仅一线之隔,跨过这道线,安全就可能变成了有害。由此,临期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或将成为商家信誉的一部分。如,商家存储食品时符不符合规范,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与实际保质期是否一致等。在此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就显得尤为必要。
       总之,安全、合理地利用好临期食品,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避免“临期”变“过期”,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和心;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政策,给予商家相关优惠,让“临期销售”不单单是一种营销行为或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合规手段,更能成为全社会节约粮食的共同举措。
 (摘自《新京报》)

【素材解读】
       临期食品二次上架销售,既减轻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了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确是一举多得。但是,一个新兴市场的崛起,必然会伴随问题的出现,监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早做研究,加强管理,防范发生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买得安心。
【适用话题】
       节约、食品安全、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