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对面落笔”寓深情

发布者:  时间:2020-04-08 10:42:40  浏览:
        何谓“对面落笔”?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不是瞄准自身,而是撇开己方,落笔对方,通过写对方的情态来展现深邃的意境,表达丰富的情感。比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样写: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作品前两句纪实,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还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使思亲之情扩大化。“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天地。由此可见,采用“对面落笔”的技法时,作者往往化实作虚,遥想此时彼地与自身相关的生活场景。高适的《除夜作》也是如此: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开头“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明朗化。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面落笔”手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
        “诗从对面飞来”之正面和“对面”共同呈现的场景,常常成为触发联想、沟通彼此的中介物。比如月亮,往往会成为“心已驰神到彼”的见证,诗人之情常常“从月色照出”。下面两首七绝中的“月”,就属于异地同见而勾连彼此: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题新雁
杜荀鹤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疏水国秋。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两诗中的“明月”“今夜月”皆是想象之辞。具体说来,王诗是一首送别诗:月亮高悬苍穹,分离之人尽管山川阻隔,仍能见到同一个月亮,这就拉近了双方的内心距离,减轻了因分离造成的痛苦。杜诗是一首思乡诗:诗人在红蓼花开、雁起汀洲之际,漂泊南国,目睹秋暮流水而思念故园。作品从故园落笔,不明言自己思乡,却用“想得”一词勾起故乡亲人江楼赏月、思念自己的联想,借故乡之月抒写了漂泊异乡游子的浓浓乡情。
        通常,诗人自然会想起记忆中“对面”印象最为深刻的事物,这类事物就成为引发诗人思乡怀人情感的催化剂。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题目标明这是一首“游子诗”,然而通篇所写,却为慈母思游子。原来,这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想象中的慈母在家倚门思念儿子的情景。全篇纯从对面落笔,游子感人至深的思母之情是借“萱草”来传达的。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登高”为诗人思念家乡的具体内容,“遍插茱萸”为眼前浮现的即时场景,而“少一人”正是诗人自己。在这里,诗人设身处地遥想山东兄弟如何思念自己,以曲笔写出“忆山东兄弟”之情。再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该诗尾联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一路恋恋不舍送客渡过荆门,当此即将离别蜀地之时,诗人油然而生对故乡江水的依恋之情,衬托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上述诗作中,“萱草”“茱萸”“故乡水”都是思乡怀人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