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体育教育专业

 

一、培养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的相关政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吉林省内区域、面向东北三省,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深厚教育情怀、良好师德修养的体育教师,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有效融合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合作与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在中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指导的骨干体育教师。

本专业对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目标预期

1.坚定职业信念,恪守师德。毕业生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展现出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师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对教师职业高度认同。

2.扎实专业知识,强化业务能力。毕业生应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具备敏锐的教育前沿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高效开展教研与教学管理工作。

3.秉持先进教育理念,有效育人。毕业生应具备先进教育理念,能将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拓展体育学科思维,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和热爱。

4.擅长沟通合作,持续教学反思。毕业生应具备优秀的创新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根据中学体育教育需求有效交流合作,并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以持续加强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毕业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八个方面确立本专业毕业要求。

■ 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依法执教,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体育老师。

1.1价值认同

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对国家和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守师德规范。

1.2师德素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教师的权利与责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立足“知行合一”,加强自身修养,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

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端正的态度和在基层长期从教的积极情感。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强健体魄、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责任使命

热爱中学体育教育事业,能对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特点、意义与价值等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目标,尊重学生人格以及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2.2人文素养

了解体育教学过程特点以及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富有爱心和耐心,有正确的价值观,并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 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

扎实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具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准确描述体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关注体育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能将体育学科、学习科学和学科交叉知识 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整合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分析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

3.1学科知识

能解释支撑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阐述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科学健身和运动训练的理论方法,初步形成体育学科知识体系;

3.2学科技能

习得中学体育教学所需的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多项示范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精通至少一个运动项目,运动技能达到相当于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裁判能力达到相当于二级裁判员及以上水平;

3.3学科实践

明晰体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能运用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分析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等问题,能够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和训练、编排竞赛方案和组织竞赛活动,指导中学生养成体育核心素养。

3.4跨学科学习

能够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将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教学与课程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方法,整合成为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体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4.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知识、动作技能学习的规律,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掌握得当,选择恰 当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并能进行科学的学习评价。

4.2教学实施

具备教学实施能力,能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情景,指导学习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 术来帮助与完善体育课堂教学。

4.3教学评价

能够依据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体育教学评价。能够进行学业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合理诊断学生体育学习质量。

4.4教学研究

掌握常规的教育调查、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等体育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

■ 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并获得积极体验。

5.1德育理念

能够认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开展德育工作,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5.2工作实践

能够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要点与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5.3班级管理

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开展德育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体育育人的独特价值,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育人。了解学校文化及体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参与组织课外活动、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育人理念

理解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中的独特价值。

6.2育人设计

自觉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有机进行综合育人设计,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并获得有效体验。

6.3育人实践

掌握体育学科综合育人的路径,了解在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中育人的内涵和方法。

■ 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

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结合中学体育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终身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自主进行知识深化和拓展的意识,有终身学习、深化专业发展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和发展阶段路径,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愿景,并能够结合专业发展愿景制订自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7.2反思习惯

养成反思习惯,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发现、思考、分析问题以及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3反思拓展

能够追踪国外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尝试借鉴国际中 学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等进行体育教育教学。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体育技能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团队协作的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中理解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掌握与人沟通协作的方法与技能,形成学习共同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8.2合作分享

理解工作与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乐于助人,善于分享,以健康向上、阳光开朗的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深受好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和人文素质、法制情怀意识。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从事社会体育健身咨询与技术指导,能够胜任社区、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文化传播和社会体育项目开发、推广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1.道德高尚,奉献服务。热爱全民健身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时代使命感,具有奉献精神。具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服务理念,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具有成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的强烈意愿。遵守职业规范,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引路人。

2.学识深厚,善于指导。扎实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教育规律,全面熟悉体育学科现状,善于梳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与思想方法,实现知识发现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综合运用体育学科知识、训练和指导原理及现代管理技术等开展体育活动,有效实现体育学科的教育目标。根据服务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开展体育活动,显示出成为优秀体育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

3.团队协作,综合育人。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认同知识体系的多元性并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善于营建良好的同伴关系,作为组织者或骨干有效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的团队合作。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示范性的开展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有效地缓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压力,善于学科育人、综合育人。

4.精研善思,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跟踪并学习体育学科前沿进展及先进的教育、管理和训练理念与策略,善于多角度反思,勇于创新,具备良好的体育学科教育科研能力和教改实践能力,成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理论深度。

二、毕业要求

1.基本素质要求

1.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1.2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1.3 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初步掌握体育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技能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各种实际问题;

1.4 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获得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

2.专业知识要求

2.1 具有丰富的思想品德素养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2.2 熟悉一门外语,能初步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

2.3 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各个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解运动技能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

2.4 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3.专业素质能力要求

3.1 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能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研究和解决体育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3.2 创新能力: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创新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用敏锐的视察力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基本具备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3 创业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初步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具备独立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

3.4 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和公益精神,具备社会服务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4.沟通合作能力要求

4.1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全民健身指导等各类团队中承担相应角色,并做到相互协作。

4.2具备沟通合作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校内外小组实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助、合作研究等合作活动,并获得有效体验。

 

运动训练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具备现代教育和健康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体育专项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教练员、体育俱乐部健身指导员和专项体育赛事的裁判员,能胜任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以及管理等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1.热爱国家与党的体育事业,对运动训练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2.能够充分整合竞技体育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创新教学、训练与竞赛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3.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从事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赛事组织与裁判、体育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4.具备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

1.1 热爱祖国体育事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较丰富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良好的政治素养,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敬业精神。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具备建设体育强国的学科勇气和决心。

1.2 拥有较好的体育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健康的体育竞争意识和健康的运动方式。

2.专业素质

2.1 掌握体育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专业领域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2.2 对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等领域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形成合理的整体性专业知识结构,能获得相关领域的从业资格。

3.专业技能

3.1 掌握常见运动项目基本技术和裁判规则,具有较好的体育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能够考取相应的专项运动等级和裁判等级。

3.2 具备从事竞技体育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拥有较好的运动训练与竞赛经历,具有较好的竞技品质和心态。

4.知识要求

4.1 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一门外国语并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体育英语听说能力,能够考取计算机、英语和普通话等级证书。

4.2 系统掌握体育学基础知识和各个分支学科的专门知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以及体育科研发展趋势,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5.能力要求

5.1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良好。

5.2 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选材方法,具备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效果评价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示范讲解和训练指导能力,能够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和教练员证。

6.创新创业

6.1 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创新性思维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专项知识与技能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形成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6.2 具有创业意识,初步具备创业认知能力、专业职业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具备自立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7.社会服务

7.1 具备主动参与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和劳动意识,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及承受能力,能够从事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7.2 能够基于体育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正确分析和评价运动训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