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第二中学 姚念鑫
“磨刀嘞,磨刀嘞!”傍晚时分,小院门口总会有一个人拖着沙哑的声音这样叫喊着,声音在狭窄的巷中回荡着。但我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现在这一熟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游荡在小巷里。“喂,磨刀的。”“哎,来了。”没想到这次伯父把他给叫住了。这时,磨刀人走进了院子,他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一件被汗渍浸黄的马褂,一条灰色的裤子和一双补了补丁的破胶鞋。他的头发大部分是灰白的,微驼的背上背着一条板凳和一个破旧不堪的麻布袋子。
老人进来后望了我们一眼,便开始了准备工作。只见他熟练地放下板凳,从那破旧的麻布袋子里,拿出几块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的石头放在凳上,自己则坐在另一端等伯父拿刀来。邻居家的一个小孩看到老人蓬乱的头发,小声地说:“他的发型真酷。”老人好像察觉到小孩在说他,便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小孩倒也机灵,没再说什么。
刀来了,老人拿到了刀,看了看便开始干活了。他神情专注,那双粗糙又带有老茧的手被落日映照出古铜色的光泽。只见他不断地换石头,不断转换着磨刀的动作,细密的汗珠从老人额前慢慢流下。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墙角的阳光正在一点点地褪去。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在老人的打磨下变得光洁如新。这时他才拿起我们端给他的茶喝了几口,又用肩上的抹布来回擦拭着那把已打磨锋利的刀。伯父问:“多少钱?”“两块。”老人略微喘着粗气回答道。
两块?我惊讶了。他辛苦了这么久,才要这么点回报。我不禁问老人,这样干活难道不觉得累吗?老人沉思片刻,回答道:“不累,如果我不磨刀了,你们的刀锈了,谁来磨?我很喜欢磨刀。”接过钱后,老人说了声“谢谢”,便转身离开了。夕阳下,他的背影拉得很长。走进屋,传来了伯母的抱怨:“刀不会自己磨啊,还要花钱。”过了片刻,伯父才说:“我是没想到现在还有老人在坚持干磨刀这行,我想……帮帮他也是好的。”听后,我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
我没想到在这个物质极速发展的年代,老人依然坚守着老本行,恪守着自己的初心,即使自己的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传统手艺正在时光的长河中一点点被湮没,但我却看到了永不磨灭的工匠精神。
(指导教师 王纪金)
【评点】
文章开篇颇有几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韵味,只一句“磨刀嘞,磨刀嘞”,便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现在走街串户的磨刀匠已经销声匿迹,却未曾想到竟还有人在默默地坚守着这个行业,不觉引发了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文章中还有许多的细节描写很是出彩,如第四段当中老人专注磨刀时,其中“那双粗糙又带有老茧的手被落日映照出古铜色的光泽”“不断转换着磨刀的动作”“细密的汗珠”等,无一不凸显出了老人的“工匠精神”,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